【楊嘉玲專欄】當有一天大家不再關心劈腿新聞,是不是代表我們都更懂愛了?

20190611124432-f78e1ae7f92b583402ed7de839c0c215-tablet

▲圖片來源:鏡週刊

文\楊嘉玲

前天(6/12)原本有一件大事,即香港的「逃犯條例」準備進入二讀,引發全港人的不安與憤怒,許多台灣人很關心這件事情,害怕步上香港的未來,眾家媒體也持續關注北京的動作。可是一早,一則娛樂新聞瞬間搶走所有的版面,「阿翔」的名字立刻取代「香港」,成為Google趨勢搜尋第一名。

緊接相關當事人的報導,如那天的暴雨一般,傾瀉而出,所有疑似、猜測、影射,任何蛛絲馬跡都能變成一則新聞,不斷刺激人們的手指和眼球,一則則追下去。底下的留言,一條比一條不滿、生氣,用盡全身的力道控訴事件男主角,指責他渣、花心、十惡不赦,應該要更快出來道歉、說明,彷彿真正被傷害的人是他們,不是原配。

可冷靜下來,這件事情除了讓人感覺到意外之外,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傷害?

 

▌不平衡,才是關係的常態,那是我們生命的起點。

我們為什麼需要花這麼多力氣關注、批評,一個並不實際存在於你我生活圈裡的人?這當中透露出什麼訊息?會不會我們表面上關注的是別人家的八卦,可是潛意識裡在乎的還是自己。

我們真正害怕的會不會是,有一天我們淪落成那個被背叛的可憐人?我們非常恐懼的會不會是,稍不留意自己就變成那個罪大惡極的背叛者?

所以我們聲嘶力竭控訴他人,其實是在警告自己和身邊的人。

但你可知,不論你願不願意,你我都曾經是別人的小三。

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,你就介入你父母親的感情,成為他們的第三者,強迫他們必須把注意力投注在你身上。當媽媽花時間照顧你時,她勢必得冷落她的丈夫;當爸爸陪你玩時,他就無法呵護他的太太;當他們享受兩人世界時,你就會感覺到孤獨與被冷落。

不平衡,才是關係的常態。那是我們生命的起點。也是「三角關係」之所以令人無法抗拒的原因。

quarrel-2450680 1280

▌關於愛,不是付出多的那個人,就一定佔上風。

可偏偏人是一種特別不會獨處的生物,為了避免失落,小嬰兒會慢慢長出獨佔的慾望,想盡辦法用哭聲、尖叫聲,讓所愛的人留在身邊,即使他沒有特別感覺餓或難受。他會一次次測試爸媽的愛還在不在,用佔有來證明自己的存在,構築鬆垮的安全感。

即使長大了,這樣的心結仍會繼續在不同關係中發酵。最明顯的就是在愛情裡的排他性,我們藉由規定伴侶的忠誠,來避免童年的傷痛重演,或是保護自己不再被拋下。

但真正的愛是自由與流動的,限制和控制的愛,注定帶來傷害。

就像如果我們規定爸媽應該無條件、毫無保留的愛孩子,否則就是失職;孩子必須沒有理由、一心一意的順從父母,否則就是不孝。我們就看不到關係中的起伏與蛻變,互動就會變得窒息與沈重。

親密關係也是,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所有的行為都是一種選擇,而不是義務。婚姻裡不被允許的事情,是法律和制度,與愛無關。用一個人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,來推論他是不是真的有愛,太單薄也太武斷。

愛是很精緻的東西,不是付出多的那個人,就一定佔上風。

我們都不是他們,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委究竟是怎麼回事?所謂的「善與惡」、「是與非」,並不是一只契約可以定義的,制度保護得了身份和財產,卻阻止不了風雨與挑戰。

當關係面臨挑戰,意味著裡頭有些隱藏在角落的問題需要被掀開,讓那些早已理所當然的事情,有機會改寫。外遇,不必然是危機,相反的,它常常是兩個在婚姻中寂寞的人,重新相愛的轉機。

hands-1246170 1280

▌我們都還在學,也都不完美,卻仍然值得愛與被愛。

我們能不能善良一點,退出一點空間,不再追逐相關的報導,讓真正的當事人有更多心力,好好沈澱自己的情緒,回顧自己在關係裡的模樣,而不用花心力回應外在的喧鬧。

我們的建議和呼籲,無助於他們的修復或放手。

只會讓所謂的「背叛者」,懷著更大的愧疚,而無法正視自己心中的失落,將所有的渴求壓抑至卑微,讓關係永遠失衡;

讓所謂的「介入者」,一生背負嫌疑犯的標籤,無法落地,繼續在一段又一段的關係中飄蕩;

讓所謂的「受害者」,被迫戴上憤怒的面具,出手懲罰她所愛的人,才能大快人心,卻從此失去愛人的能力。

當媒體刻意披露名人的私事,來勾動人心中最深層的恐懼,煽動你滿腔的怒火時,我們的點擊與討論,其實反映著我們對愛仍有懷疑,我們需要別人美滿的婚姻,去相信幸福真的存在。所以看到別人不幸,我們覺得失望、生氣,因為這樣我們就不能把自己投射在他們身上,繼續天真的相信真愛無敵;可同時又慶幸,原來覺得困難的人不只有自己,這提升了我們脆弱的自信。

外面的世界,沒有別人。

一件事情會促發你強烈的情緒,往往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完全的參透,我們還有很多需要想要被滿足,因而無法雲淡風輕的笑笑帶過。

如果我們真的懂愛,就會知道愛與傷是同一組出廠元件,我們愛上一個人,就等於允許他傷害我們的機會。不可能只有愛,而沒有傷,當傷害發生,只代表愛在蛻變,人在成長,不代表絕對的毀滅和棄絕。只要願意面對真實的自己,就還有機會。可若只剩下指責,才是愛真正死亡的時刻。

如果你真的懂愛,你會願意獻上祝福,用鼓勵取代批評,付出耐心,相信他們有能力回應。因為你深刻的知道,愛不是一張照片、一則新聞就可以消滅的。我們都還在學,也都不完美,卻仍然值得愛與被愛。

希望有一天,劈腿新聞不會再引起人們的軒然大波,或許那就代表我們都更懂愛,甚至擁有愛了。

祝福你心中有愛~


 

cover

看更多書訊請按這


writer2

作者|楊嘉玲

國家考試及格之諮商心理師
啟點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

身分多元,喜歡遊走在感性的諮商師、作家,和理性的創業者、講師之間,尋找生命不同面向的平衡點。擅長透過文字,爬梳人心中複雜的情感;近年開始學習小說和劇本創作,期待用生動直接的方式,融合「心理」與「故事」,將「人生如戲」做最具體的展演。

【代表著作】
僞婚世代
我決定,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
早點這樣想,該多好
心理界限
身體語言,懂這些就夠了
為什麼我們的關係總是卡卡的
別人的情緒,你讀懂了嗎?
衝突對話,你準備好了嗎?

喜歡這篇文章嗎?立即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