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楊嘉玲專欄】別讓結婚,成為你最遺憾的決定

wedding-1353829 1280

文\楊嘉玲

最近讀到一篇研究,證實單身、無子女的女性是所有人類族群中,最快樂也最長壽的一群人。而且更驚人的是,已婚的人只有在伴侶「在場」時,才會說自己是幸福的,當伴侶不在時,他們就會說自己過得很慘。難怪有人說愛情是相互「討好」的活動,而婚姻則是相互「逃跑」的競賽。

|她們沒有不幸,可是仍覺得不幸福

確實,我認識不少優秀的女性,在事業有成之後,為了不讓人生留下遺憾,決定把結婚排入代辦事項中,努力把自己送進婚姻的國度,擁有自己的家。但費盡思量的下場,卻發現婚姻才是製造更多遺憾的兇手,於是早早看透婚姻,帶著孩子離開,再也不輕信任何誓言或保證。

然而,這些離開婚姻的女性,並不一定是因為老公打人、酗酒、賭博或是有第三者,她們的伴侶大多算穩定、負責、顧家,稱得上是一個「好人」,也就是說她們沒有不幸,可是她們仍覺得不幸福。

|不是男人的錯,是婚姻制度壓得人喘不過氣

我很好奇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,讓人情願離開,也不願繼續留下來努力?到底體制內外有什麼差別,讓人一踏入後,就變了個樣?於是我問了一個在工作上任何疑難雜症、妖魔鬼怪都難不倒的女性朋友,為何選擇離婚?

她聽完我的問題,哈哈大笑:「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與眾不同的人,想維持良好的自我概念,就千萬不要碰婚姻,那會讓你變成一個無聊至極的平凡人。」

「這麼嚴重?」我說。

「當你加班、升職要先徵求老公同意,放假沒得休息,得奔回婆家吃飯陪笑。想花錢多學些東西、提升自己,都被抱怨是浪費錢,不懂持家,⋯⋯,你自然會想撤退。」

我聽了有些吃驚,反問她當初不也花了很多時間配對、聊天、確認對方是一個知書達禮、通情達義的好男人,雙方真實存在著愛意,絕不是因為年齡到了,隨便點頭say yes,怎麼婚後會走樣?

她嘆了口氣:「坦白說,我不怪他,也不覺得是男人的錯,而是婚姻這個制度壓得人喘不過氣。」

|最嚴重的寂寞,是無法與自己安然相處

朋友喝了一口水,接續道:「男人有男人的壓力,社會期待他會是一個可以掌握全局的一家之主,可以保護心愛的人,給家人幸福快樂的生活,可是卻沒教他當情況不如預期時,該怎麼反應?

所以當他發現老婆,賺得比自己多,他開始擔心被人看不起;老婆每天互動的對象,不乏有年輕力壯的小鮮肉,或是沈穩魅力的熟男,但自己的身材卻日漸走鐘時,老婆只要多說一點職場上愉快的事情,他就會視為是一種威脅。

開始規定東、限制西,衣服不能穿太露、妝別化太精緻,最好每天頂著一張大素顏上班。長官給的任何機會,都會被潑冷水,一句『女人結婚後,應該以家庭為重』。背後沒說出口的是,他希望我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他身上,崇拜他就好。可是我真的做不到。」

「難道沒有轉圜的餘地?」

「當你結了婚,所有人就覺得你們是一體的,財務是一起的、東西是共用的、身體是獨佔的、時間是相連的,連情感的出口也只能剩下彼此。我的快樂必須跟他有關,如果我在外面得到太多滿足、投注太多時間,就會被懷疑是不愛的,他將被取代了。假使有了爭執,也沒有獨立的空間可以逃開,即使再不爽,晚上還是得回家,沒辦法有足夠的時間,可以好好安頓、釐清自己。所有的情緒和思緒都會纏繞在一起,被一個名為『責任』的期待給扣住,而不是一個完整的人。所以離開,是我留給自己和他最後一絲溫柔,讓我們不至於變成婚姻裡的活死人。

「分開,不難過嗎?」我小心探問。

「留下來看似比較簡單,但我很清楚,我要對抗的不只是他的觀念,還有他的家人,以及社會對女人的期待。多一個人作伴,似乎比較熱鬧,但如果我認同不了他的想法、制度的限制,我們只會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,每天睡在一起,卻碰不到彼此的心。」

聽完朋友的話,我突然想起馬克吐溫的名言:「最嚴重的寂寞,是無法與自己安然相處。

sky-758182 1280

|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的人,才能把日子過得精彩

然而,我這麼說並非鼓勵大家放棄婚姻,一輩子保持單身。我身邊也有很多相愛的伴侶,他們知道維持婚姻是一件很挑戰的事,除了柴米油鹽,還有許多愛恨情仇,剪不開、理還亂,但他們仍選擇留在制度裡,努力磨合。

外人看他們可能吵吵鬧鬧,在關係中相互遷就、拉扯,似乎並不開心。但每個人對於幸福的定義並不雷同,你想要的自由和他渴望的安定,所帶來的滿足感是無法比高下的。

但我相信唯有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的人,無論是單身或結婚,留在體制內或離開,才可能把日子過得踏實精彩。

真正讓人無法忍受的是,有些人急忙進入婚姻,享受制度的保障,定期有人帶錢回來、享受乾淨清潔的環境、每日有熱騰騰的飯菜、病了還有人送醫哄藥,卻仍成天在抱怨夫妻感情不睦、為了孩子犧牲自己、婚姻有多束縛⋯⋯。

可是抱怨再多,你真勸他們離開,他們還嫌你小題大作。因為他們對自由並不嚮往,對伴侶也不夠討厭,於是卡在無間道中,不斷徘徊遊蕩,無法投胎。

|為自己的情緒負責,在關係中為自己的行為負責

不過談到這,如果你覺得所謂的體制內,就是結了婚的人,體制外,就是單身的人,用婚約來推論一個人維繫關係的能力,就太狹隘了。

體制不保證幸福。制度帶來的安穩,很可能是僵化的開始,即使身處關係中依然覺得疏遠冷漠;制度外的自由,也不代表用情不真,即便沒有誓言也依舊把對方放在心上。

一個人能不能在關係中獲得歸屬,並不是看他隸屬在誰身後,是某某人的伴侶、小孩、爸媽、好友⋯⋯,而是他能為自己的情緒負責,在關係中為自己所有的行為負起全責。

傳統東方社會的思維,總是用角色來定義彼此的互動,你是我的老公(老婆、小孩),所有你有責任讓我開心、讓我滿意;如果我對人生不滿意,一定是你沒有按照我的想法走,所以你必須為我的不快樂買單。

這是一個相互犧牲和成全的網絡,每一個人的價值都定義在另一個人的認同上。只要這個觀念在,不管是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,都不會開心。情緒高度融合的結果,會讓所有在關係內的人,漸漸失去自我、越活越侷促。

|困住你的不是婚姻,是你對關係的理解、互動的形式

當婚姻帶來的壓力日益沈重、樂趣卻日漸淡薄,找一個人來到底是「作伴」,還是「作絆」?我想低迷的生育率和高踞不下的離婚率,會反映出人們心中的答案。

最後,如果你對愛情仍有期待,不願意自己的婚姻被體制化,最後落得如電影《刺激1995》所言:「一開始你討厭它、後來你習慣它,最後你離不開它。」非常鼓勵你閱讀《僞婚世代》,它將深刻剖析現代婚姻的愛與愁,那些在關係中一點一滴遺落的真實,是怎麼讓彼此變得越來越虛假,只剩下一個空殼在與對方相處。

無論婚與不婚,困住你的從來就不是那有形的牢籠或無形的制度,而是你對關係的理解、互動的形式,有多大彈性和允許?協調出專屬於你們的愛的法則,才是最堅固不破的承諾與保障。

《僞婚世代》邀請你一起更懂愛~

cover

看更多書訊請按這


writer2

作者|楊嘉玲

國家考試及格之諮商心理師
啟點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

身分多元,喜歡遊走在感性的諮商師、作家,和理性的創業者、講師之間,尋找生命不同面向的平衡點。擅長透過文字,爬梳人心中複雜的情感;近年開始學習小說和劇本創作,期待用生動直接的方式,融合「心理」與「故事」,將「人生如戲」做最具體的展演。

【代表著作】
僞婚世代
我決定,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
早點這樣想,該多好
心理界限
身體語言,懂這些就夠了
為什麼我們的關係總是卡卡的
別人的情緒,你讀懂了嗎?
衝突對話,你準備好了嗎?

喜歡這篇文章嗎?立即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