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懂得理財《老大人》是不是就能安心養老了呢?

文/資深媒體人 林筠騏

甫上映的國片《老大人》,小戽斗的精湛演技感動了很多人,他飾演的固執老父親金茂角色,我們都似曾相識,因為,我們身邊也都有著這樣的老大人。

自小我們被教導「樹欲靜而風不止、子欲養而親不待」,但等我們真的成了家、養育了孩子、努力打拚事業時,往往,被我們忽略的就是父母。「忙」成了我們的藉口。我們忙著當父母,卻忘記了我們有父母。

劇中老大人育有一子一女,兒子是油漆工,收入不穩,又有房貸壓力,日子過得並不好。女兒雖非高收入族群,但是個小主管、有穩定工作,只是,被扣著「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」,老大人並不希望由女兒來照顧他。

為了讓年邁的父親可以獲得照顧,兒子選擇了將父親送到安養院,儘管父親不想待在這個他眼中「等死的地方」,但為了不添兒女麻煩,他還是住下了。在得知住在安養院一個月要花兩三萬時,他唸著「那一年要三十六萬......」,儼然心中有了自己的盤算。 

53248447 403045410428967 5417450582128459776 o

source《老大人》臉書

♣ 保險規劃:沒有做不到 只有不知道

本劇導演雖沒特意凸顯中下階層,但從角色的定位、環境的塑造,都可看出社會底層的痕跡。兒子家的舊式鐵門、雜亂的櫃子、狹小的廚房、破舊的工作車,以及女兒窄小的公寓空間,在在都表現了「沒有很有錢」,身為父親的金茂看到了兒女的生活環境,又情何以堪?

錢不是萬能,但沒有錢萬萬不能。導演沒有敞開來表達的,是我想要強調的。

劇中,兒子之前為了照顧中風的母親,高昂的醫藥費讓他不得不抵押房子借二胎,原本就已不輕的財務負擔更加沈重。試想,如果有足夠的保險規劃,就可因應生病時的需求,不致一人病了,拖垮全家。當然,也許在他們收入不高的情況下,沒有多餘的金錢購買保險,但透過適宜的規劃,依舊可以設計出買得起、又有保障的保單,將財務負擔降到最低。沒有做不到,只有不知道。 

兒女過得好 父母才能安心終老

每一個人在社會打拚,不就是為了出人頭地,希望透過工作賺得溫飽之餘,能夠財務自由,隨心所欲過生活。但社會是現實的,適者生存、不適者淘汰,儘管你很努力了,也不盡然得到滿意的結果。於是我們忙忙忙,忙到忘了照顧家中的老大人,忙到讓人生有了無法彌補的遺憾。

江蕙有一首歌也是很值得身為兒女者省思,那就是《落雨聲》,歌詞中是這樣寫的:

你若欲有孝序大毋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囡仔仔上好命
出社會走傱咧佮人拼輸贏 為著啥 家己毋知影
你若欲有孝序大毋免等好額 世間有阿母惜的囡仔上好命
毋通等成功欲來接阿母住 阿母啊 已經無佇遐

反芻父母,不須等到很有錢,但要有錢。

父母不是希望我們大富大貴,拿大筆錢財去奉養他們,但,當他們看到孩子們生活得如此辛苦,他怎捨得加諸負擔在孩子身上?所以,兒女們得把自己過好,讓父母相信「別擔心、我養得起你」是很重要的。

50519801 382265062507002 5122619876329914368 o

source《老大人》臉書

♣學好理才與理財 貧窮不世襲

理財,就是可以幫我們在用勞力、用腦力、用時間工作獲得報酬後,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增加財富,這是一門必學的功課。

何況台灣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,有錢的那一端要談的是退休後可以怎麼生活?要做退休規劃;而沒有錢的這一端一直想著的是,該如何生活才能退休?甚至不敢想退休,因此,更要做退休規劃。

這齣戲裡有一個我個人認為比較遺憾的角色,是老大人的孫子,角色設定是二、三十歲的上班族,騎著摩托車在川流不息的台北車陣中,為著升官加薪兩千元而有著小確幸,這個角色應該可以有更多延伸,帶出這個年輕人更細膩的生活實況、心路歷程,但導演著墨的很有限。新世代代表新的希望,每個人都值得更好的生活。而在經濟不好的環境下,貧窮不世襲,年輕人除了努力工作,也得學會理財。

越沒錢越要理財,而在進入用錢理財之前,得先理好「才」,讓自己具備創造收入的能力,先理好自己的「才」,讓自己有本事賺錢。社會階層是流動的,只要你肯努力,就算沒有富爸富媽,也能讓自己往上爬。

雖然談錢很俗氣,但我總覺得,如果這家人能多一些錢,結局就會大不同。當然,還是要呼應導演想要表達的,常回家看看家裡的老大人吧!如果他們還在的話,珍惜每一次可以叫「阿公」、「阿媽」、「爸」、「媽」的時刻。¶

51720739 392522691481239 8687669321599549440 o

喜歡這篇文章嗎?立即分享